保险这事儿,就像给生活加层保护罩。可你知道吗,背后还有个保险保障基金在默默兜底。这基金的钱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,得从保费里计提出来。那它到底咋计提呢?咱这就来一探究竟,满足下好奇心!
一、保险保障基金怎么计提
不同的保险产品计提方式不一样:
1、基本养老保险:
它的 “计提” 比例没有全国统一的数,是国家定个大方向,地方再根据自己的情况细化,所以每个省、甚至每个市可能都不一样。想知道自己公司和自己具体缴多少,别瞎猜,直接问当地社保中心最靠谱。一般都是企业和咱们打工人一起掏腰包:企业那边,是按全体职工工资总额乘以一个比例,常见的大概 20% 左右;咱们自己缴的部分,是按个人的缴费基数乘以 8%。
2、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:
它们的保障基金 “计提” 法,原则上和养老保险差不多,都是跟着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走,按规定的比例和基数来提。但这些比例和基数也不是定死的,可能会变。比如有些地方前两年医保基金紧张,就稍微上调了一点企业的缴费比例;过两年基金充裕了,又可能降回去。所以不管是上班的还是开公司做 HR 的,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就看看当地社保部门的通知,别等政策都变了,还按老规矩来,到时候算错了、缴少了,补起来又麻烦又耽误事。
3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:
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 “保险保障基金”,但也是企业必须按规矩缴的钱。简单说,要是企业招的残疾人数量没达到当地规定的比例,就得掏这笔钱。具体咋算呢?通常要看公司有多少在职员工、实际招了几个残疾人,再结合当地的月平均工资来算,每个地方的算法都有差异。
二、保险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是什么
一是保险公司直接缴的。
不管是做财产保险的,比如咱们买的车险、家财险,还是做人身保险的,像重疾险、寿险,只要是正规保险公司,都得按自己业务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交钱。举个例子,现在规定财产保险公司一般按保费收入的 0.8% 缴,人身保险公司是 0.15% 左右。但这比例也不是固定的,监管部门会盯着每家保险公司的风险情况 —— 要是哪家公司看着风险高,比如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,可能就会让它多缴点,毕竟风险大,就得多给基金 “添点砖”,这样基金才能扛得住事,真遇到问题了有钱可花。
二是来自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处置资产和追偿的钱。
要是哪家保险公司经营不下去了,出了大问题被监管部门依法处置,保障基金公司就会接手它的一部分甚至全部资产。这些资产可能是办公楼、办公设备,也可能是一些投资项目,比如买的股票、债券,经过专业评估、拍卖后,拿到的钱就会放进保障基金里。另外,要是保险公司出问题是因为有人违法违规操作,比如高管挪用资金、搞内幕交易,保障基金帮忙收拾完烂摊子后,会向这些责任人追讨,把他们贪的钱、不当赚的钱都追回来,这笔钱也会补进基金里,算是 “亡羊补牢” 吧。
三是捐赠。
比如整个保险行业遇到大风险,或者碰到特大灾害,很多保险公司都需要支援,这时候行业里的其他保险公司可能会自愿捐点钱给保障基金,帮着壮壮声势,一起扛过去。偶尔也会有社会上的企业、公益组织,甚至个别个人,因为关心保险行业的稳定,主动捐点钱,不过这部分钱通常不多,更多是表达一份心意,聊胜于无吧。
最后是靠投资赚来的。
当保障基金攒到一定规模,总不能让钱一直 “躺” 在银行账户里睡大觉吧?那样钱会越来越不值钱。所以会做一些特别稳当的投资,比如存银行吃利息、买国债(这俩基本没啥风险,稳赚不赔),或者投一些风险很低的企业债券。通过这些安全的投资赚到的钱,就会成为基金的补充。毕竟钱生钱,才能让保障基金的 “盘子” 越来越大,以后真遇到事了,也更有底气扛得住。
保险保障基金就像保险行业的 “安全垫”,它咋 “计提”、钱从哪儿来,核心都是为了给整个行业和咱们投保人多一层保障。咱们普通人不用非得搞懂具体的比例怎么算、每笔钱具体从哪来,只要知道有这么一笔钱在背后 “兜底”,买保险的时候心里就能更踏实。
编辑:杨阳 来源:马蜂财经/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