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(4月4日-6日)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,此时气温回暖、雨水增多,自然界阳气升发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。此时养生需顺应天时,注重“疏肝健脾、祛湿防病”,以下为清明节气养生指南:
一、饮食养生:柔肝健脾,祛湿清补
1. 多吃“青绿”食物
- 绿叶蔬菜:荠菜、香椿、菠菜、马齿苋等,清肝火、助阳气。
- 柔肝食材:枸杞叶、菊花茶、玫瑰花茶,疏肝理气。
- 健脾祛湿:山药、薏米、茯苓、赤小豆,搭配粥或汤羹。
2. 少吃发物,避免过敏
- 清明易发过敏性疾病(如花粉症、湿疹),慎食竹笋、海鲜、公鸡等“发物”。
- 减少辛辣、油腻,避免加重肝火和湿气。
3. 清明传统食疗
- 青团:以艾草或麦苗汁制,含纤维素,但糯米难消化,适量食用。
- 枸杞猪肝汤:补肝养血,适合气血虚者。
---
### 二、起居调养:早睡早起,防风防寒
1. 夜卧早起,顺应阳气
- 建议22:30前入睡,6:00-7:00起床,避免熬夜耗伤肝阴。
2. 穿衣“春捂”,护好关键部位
- 清明多“倒春寒”,需护好颈、腰、腹、膝,避免受风引发关节痛。
3. 运动宜缓,忌大汗
- 推荐踏青、散步、八段锦、太极拳等温和运动,微微出汗即可。
-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外泄。
三、情志调理:疏肝解郁,亲近自然
1. 调节情绪,避免悲伤
- 清明祭扫易引发低落情绪,可多晒太阳、听轻音乐,或倾诉排解。
- 肝气郁结者可按摩太冲穴(足背第1、2
编辑:身体护理 来源:什么值得买